近几年,教育部可谓是“重拳出击”,先是推出“双减政策”大杀四方,让教育资本无所遁形。接着高校改革就无缝衔接,“异地校区”或将面临被清理的危险,让不少大学瑟瑟发抖。
要知道名校到处开“分舵”也是一种实力的象征,如果面临被清理规范的风险,又该何去何从?
异地校区面临被“清理”危险,哈工大、北交大威海校区将何去何从?教育部发布高校设置工作的相关建议,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条便是: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。
原则上不鼓励高校跨省异地办学,对于现存的异地高校也会本着平稳原则,逐步清理规范,新申报的学校,也不能存在跨省异地校区。
此文件一出,可谓给了各大名校“当头一棒”,要知道能办理“异地校区”的学校,大多是实力雄厚的、名校,昔日被视为“亲儿子”的各大名校,如今竟然成为了“打击对象”?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。
目前国内一共有45所/大学设有异地校区,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异地办学“王者”,拥有哈尔滨、深圳、威海三个校区,也是C9联盟里唯一一个有异地校区的大学。
从地域上来说,异地校区也是一些高考大省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,比如河北省拥有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,作为省内“名校贫瘠”的典范,这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院校。
而这次“大清理”动作波及到的省市,威海首当其冲。
作为北国风光的佼佼者,威海市凭借着自身优势已经吸引多所高校建立异地校区,其中包括山大威海校区、哈工大学威海校区、北交大威海校区。
拿下两所大学分校区,也是国内唯一拿下分校区的地级市(当时还是一所小县城),威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异地校区的开山鼻祖了。
如今在改革重拳之下,这几所校区将何去何从?网友纷纷做出猜想:
哈工大威海校区发展历史悠久,距今有36年的办学历史,作为一所分校区,它已经深耕在威海这座城市,如今哈工大威海校区已经有一万多名学生,42个本科专业,大规模搬迁将这些学生“退回”校本部貌似并不现实。
于是有人猜测,未来这所分校区会不会“就地生根”,原地变成“威海工业大学”?毕竟威海市想成立自己的大学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想当初山东大学来威海开设分校区的时候,威海市就想将其改为“威海大学”,不过后来因为不得已的因素,这项工作被迫搁置,如今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吗?
而北交大威海校区侧重国际合作办学,本科生大多喜欢出国深造,这样的国际化定位是不是也会被“哈啤酒”味儿的威海市同化?
网友猜测,当那一天真正到来时,它也许只能叫“威海交通大学”,毕竟“威海大学”的“专属爱称”一直等着山东大学威海校区。
小编分析:这项教育改革政策目前属于起步阶段,不可否认的是,逐步清理异地校区对于很多校本部来说也是一种“重创”,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知名度。
就像哈工大深圳校区录取分数线已经远远高于本部校区,大有“后起之秀”的气势,如果这所分校被“清理”了,那无疑是“断臂之痛”。
当然上述种种都只是广大网友的猜想,未来这几所分校区将何去何从,还有待时间的考量,我们也拭目以待。
(本文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。)